《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课文,感悟课文,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一、渲染气氛,把握情感。
1、课前活动时,我与学生聊聊自己幸福的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还为下面的教学内容打好铺垫,学生现在幸福的生活和文中可怜的小女孩悲惨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激发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2、课伊始,我便为学生播放带有悲剧性音乐,营造悲剧氛围,并充分利用课后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在轻缓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首小诗,让学生感悟小作者刘倩倩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所得到的东西留给小女孩的那份真挚的情感。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二、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为了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展开想象,创设情境“早晨,风,冷飕飕的,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在小女孩的头上、肩上????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富太太从小女孩身边走过,小女孩赶紧从兜里取出火柴,恳求道:“太太,请您买些火柴吧!”可是,富太太鄙夷地看了小女孩一眼,走开了。”继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中午时????”、“傍晚时分????”等,让学生由课文想开去,填补文本空白,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使学生对小女孩的命运感同身受。这一环节的教学,成为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三、合作学习,学法迁移。
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挖掘学生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是重点教学目标。为了突出这一目标要求,我主要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以第一自然段为载体,“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主要巧“授渔”——“批注”:把自己的感受慢慢的读,细细的品,并记下来引导学生学会用“△”标出重点词,“~”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且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理解,使学生获得品悟文本的方法。继而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完成学习第2—4自然段,感悟人物悲惨的命运。
四、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下堂课做铺垫。
五、美中不足,有待完善。
1、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使部分重点语句的品读显得蜻蜓点水。若能抓住“可怜”这个中心词找句子感悟,可避免条分缕析,学生的朗读的时间就比较充分了。
2、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短,使学生没能在找到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把问题想深、想透。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2上个星期带着学生进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
今天就遇见难题了,怎么导入新课让学生迅速回忆起课文的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呢?
在第一个班级上课并不太顺利,学生在我进教室的时候才匆匆进教室,他们在清洁卫生大扫除。我的导入新课很简单,《卖火柴的小女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能回忆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基本都能回答这个问题。接着我们进入了下个环节的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比较茫然,我那个问题的导入并没有多大的作用。看来,时隔太久把课文*开来的教学效果并不太好。
第二个班级我换了种方式导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女孩的“可怜”?孩子们比较消极地对待我的问题。寥寥几人举手回答问题。看来这堂课的导入依然是失败的!
幸好这篇课文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导入的失败虽然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教学,但是,后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课堂效果并不太坏。
本来,这篇课文我们小时候就开始读了,而且,我们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这篇课文。但是我觉得今天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我设想的。那么好。一是导入的失误,二就是上节课和今天的课跨越的时间过长,其三就是我没有认真备课,自己熟悉的教材,也教过很多次,因此轻视了这课的教学。
以后还要认真备课,这是自己对自己的警戒!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 、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
从课文导入开始,我就以读寄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学会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以营造一种悲剧气氛,感染学生,然后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 、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相符合。
(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 ……此处隐藏8076个字……的小女孩学习,不要悲观和失望,要勇于幻想和追求,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微笑着面对。这样,就更体现了教材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学生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我课后的第二点遗憾。
总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在新教材里安排这篇课文一定有编者的用意,我们除了落实“从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感悟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外,还应该教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小女孩面对生活的态度等都是可以挖掘的,但我却比较禁锢自己,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这些“点”铺出来给学生想象。常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看别人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创新,我想,我应该朝此目标迈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4《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奠定学文的感情基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搜集并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意识。
二、自主朗读,图文结合渲染气氛。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学生,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谈自己的体会。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
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5《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阅读外国名著,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紧扣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有条件的,还可以再找一些外国名著读一读。
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从上周二开始,我就在着手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上过课的老师都知道,所有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容易上,也不容易上。说它好上,理由无非是几个生字词的教学,指导几个关键字的书写,外加疏通文章的脉络就大功告成了。可是正是因为这几个最简单的教学步骤却让我为难了,以致于好几天我都在思量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我的教学过程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章水到渠成呢?看来呀!这是个费脑筋的问题,也是不容易上好的实质所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开始从各类优质课视频上找答案,这还得感谢县教研室黄主任对我的栽培与信赖,让我拿了一大摞优秀的教学视频回家观摩,这可让我高兴了好久。我先是找到了黄主任推荐我看的两堂精品课,分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实验小学朱煜老师的《绿毛龟》,重庆巴蜀小学冯栎钧老师的《给予树》。《绿毛龟》这课的视频,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朱老师仅从三个词语:姿态高雅、样子可爱、通灵之性,就让学生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出了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这一点着实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朱老师对朗读的指导,对学生的点评,以及亲切自然的教态都是我学习的楷模。其实冯老师的《给予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抓住两个关键词:并不宽裕和如愿以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训练了学生从句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又教给了学生用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于是从多次的观看—实践,实践—观看中,我就悟出了:关键词的重要性。
就这样,我带着我的理解和感悟,开始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先是朗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诗,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然后顺理成章的简介作者、作品,接着是生字词的教学以及指导几个难写的字,最后再把关键词带入句子中去读,从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关心人物的命运,品味人物的感情。我以为这一切都会如我预料的一般进行,可是我却忽视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他们是一群有自己思想见地的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上完后,我又反思了很久很久。现结合自己的反思及几位老师(特别是黄主任)给的建议,简要谈谈几点不足。
一、教学流程太拖沓
这是这节课最大的不足,由于在学生找关键词,再把关键词放进句子中去读,以及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疏通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上时间不够,也就是没有完成本课时的第二个学习目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另外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四个句子平均用力,没有教给学生分清主次的朗读方法,同时也没有放手让学生用第一句学到的方法朗读剩余句子,导致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现在想来,真是得不偿失!
二、主题升华不到位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朗读,复述故事,从而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在街头的悲惨命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以及人心的冷漠。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字、词、句的教学,往往忽略了这个大背景,以及编者的意图,以致于学生学完了第一课时,还不明白老师枉费那么多心机教一些字词句的作用。
三、缺少“说”的氛围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就是说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会自主去获取知识了。很显然,我这堂课的氛围太过沉闷,学生没有想说的欲望,更别提学习的兴趣了。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弃去糟粕。这一堂公开课上完了,可是我把它定义为人生的一次走与停,在一路前行的教学生涯中,不忘记停下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好让以后的每一次策马扬鞭都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当然也不会忘记停下来感谢那些给我鼓励和信心的人儿,有了你们,我的人生才更幸福!
反思写完了,只说一句: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