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科版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语文教案1教学内容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第2课《窗外小鸟轻点叫》。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主题:小学生上课要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认“外、鸟、叫、你、我、课”等10个字会写“小、不、了、下”4个字。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书中压韵的字、音节知道什么叫压韵。
一、 激趣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家长,你们高兴吗?瞧,老师这里有好多礼物要送给大家,金手指送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金话筒送给读课文好的同学,金耳朵送给认真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们想得到它们吗?
2、幻灯出示课本插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画面上都有什么?
师总结过渡:教室的窗前,绿树成荫,两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好像在招呼小朋友出来玩呢!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 师: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看大屏幕,自己轻声的试着看音节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原文)
2、同桌之间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3 、找生读,评价。
4、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识字:
1、课文里有几个生字小朋友想考考你,看你认识不认识它们,你敢接受挑战吗?(你们真勇敢!)
2、出示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不同形式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3、看着拼音你们会读,那不看拼音还会不会?(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鸟(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课(组词,用词说话)你、我(组词)
4、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小朋友,老师告诉你,把它们放到课文里,你会读得更流利,你们相信吗?试试看。学生练读。
5、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告诉你,一个小圆圈“。”一个小问号“?”都表示一句话。谁能最快地数出来这首诗一共几句话?(4句)
6、同学们认真观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发现规律。(课件提示学生最后一个字)
7、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o,师:你们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这叫“押韵”。诗歌都是押韵的,这样读起来更好听,就像唱歌一样。你们愿意再读一遍吗?(课件出示课文)
8、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五、细读课文
1、 师:小鸟在窗前唱歌,教室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叫小鸟轻点叫?把它们赶走不行吗?(带问题感悟、指导朗读)
2、 反复练读,(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3、 深化主题: 师:这位小朋友做的好不好?你想学习他什么?
4、 师总结: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真值得我们学习。
六、写字
1、 师:刚才又有几个生字娃娃悄悄告诉老师,看你们学得那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2、 师分别出示生字卡片(小、下、了、不),先抢读,后不同形式练读。分别练习组词、说话、意思找反义词、记忆字形方法。
3、 师:你想学会写它们的名字吗? 师在投影仪下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说一说他写的好在哪?不好在哪?应该怎么改?
七、巩固延伸
1、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一进门先要做什么?(生:提篮子、推小车)
2、 老师今天也推来了几辆小车,我们要进行一次,词语搬家比赛,找自己喜欢的词语放到小推车里,看谁找的又快又多?
3、 学生找词,师巡视指导。
4、 指名汇报。
八、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科版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读为本,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边读边画边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的感情读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诵读歌词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历史
播放“九一八”事件视频,请同学们先看短片,认真观看后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谈观后感受。
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亡关外,无家可归……当时的爱国音乐家张寒晖,被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便写出了这首满怀思乡之情、国难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
3、再读歌词,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解歌词
1、指名读1-6行,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抓住“同胞”体会;“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读7-14行。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此处隐藏13219个字……。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4、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题目的意思。板书课题:出塞 王昌龄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板书:秦汉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板书:人未还
(3)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联想战争的残酷。
(4)拓展理解“人未还”所表现的战争激烈。
(5)朗读前两句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读,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场景。
③同学间互相评读。
④想象画面朗读。
⑤在音乐的烘托下朗读。
3、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自由读后两句。
(2)自由谈谈对“但使”的理解。
(3)抓住“但使”、“不教”一词,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威武、英雄气概。板书:但使
(4)小组讨论后,说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指名朗读,教师平读。
(6)学生带着对飞将军的崇拜之情读文。
(7)教师激情引读。
(8)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再次朗读体会作者赞颂汉将李广,渴望平息战事的理想和慨叹边将无能,朝廷无能的悲痛。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学生自由组合朗读全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个性,配乐朗读全诗。
3、在教师的引导下试背全诗。
4、观看课件背诵全诗。
五、展开想象,入情练笔
师:人间最难过的是离别亲人,远征战场。作者面对荒凉的关山,举头望月,思念亲人,此时此刻你一定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用你的笔描绘出当时的悲壮景象好吗?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比较、赏读、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出塞
教科版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2.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3《挑山工》教学设计
3.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板书设计: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 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